消防服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消防服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乡村振兴待后生【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6 03:45:13 阅读: 来源:消防服厂家

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乡村振兴科技先行。但是,农村科技人才缺乏,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近日,记者在长治、晋城等地采访,当前回农村创业的部分大学毕业生对准“互联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领域,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艰难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呼唤科技后生的同时,农村大学生回流仍存在“没面子”思想、创业规划缺少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走出去学知识回家乡展才华

今年25岁的杨珂是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双桥庄村人,201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两年后回村创业的她已有了新身份——长治市郊区瑞福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的总负责人和长治市郊区种养殖技术协会的副会长。

2016年,杨珂在父母的帮助下注册了长治市郊区山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100余亩,注册资金100万元,入社社员51户、300余人,引进优质土鸡1万余只,带动农户养殖2万余只,属于当地中型农业产业。她在工作初期虽遇过很多问题,但通过多次参加“双创”学习培训和不断探索“互联网+”新的发展思路,使产品从以前的销售不畅到现在供不应求。合作社曾荣获“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中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她个人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优秀学员”“山西省返乡创业青年培训优秀班干部”“长治市科技特派员”。

“去年入社社员分红300多元,加上土地收益,入社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民对我这样的‘学生娃’也逐步认可。”杨珂说。

去年初,壶关县桥上乡李家河村一名叫李云飞的大学生在外学习掌握了香菇种植技术,想返乡创业,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对此十分支持,并千方百计帮助他解决资金、占地等难题,很快在村里建起香菇大棚8座,并顺利试产成功,一座香菇大棚年可收入4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里采取农户入股形式,帮助25户贫困户又建香菇大棚10座,让剩余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除了瞄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外,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还把创业领域对准了当前农产品“种强销弱”的不足,从事“互联网+农业”方面的创业。杨少锋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2013年长春金融学院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了工作。但他在工作几个月后选择了辞职,回到家乡创业。“之所以要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主要是结合自己的优势考虑的。”杨少锋说,父母是农民,自己在农村长大,家乡有很多好的农产品,但不能优质优价,借助互联网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决定做一家农业方面的淘宝店,以经营各种杂粮为主,网店起名叫“对面小城”。

2015年,这家淘宝小店上线运营,一年总销售额十几万元。杨少锋说,2016年以后小店效益好转,月销售额能达到十多万元。

宁可“漂”在城里不愿回乡“丢面”

“我这一届,全学院接近1000人,回乡自己创业也就几个人。这还得是农学专业的,别的专业回村里创业就更少了。”杨珂说,现在回到村里创业的学生不多。

受工作环境影响,一些农科大学生对农企仍心存偏见。记者随机采访时发现,农企工作地点大多在县城、乡镇甚至农村,加上交通不便、生活单调,很多农科大学生不愿“屈就”。即使部分大学生暂时到基层农企工作,也多是“曲线救国”。宁夏大学农学院大四学生马贵红说:“我来自条件艰苦的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顺县,考上大学不容易,家里也希望我留在城里。毕业后我打算留在银川,希望工作环境好一点,专业不对口无所谓。”

乡村振兴战略虽然振奋人心,但对农村的偏见仍束缚了年轻人的手脚,身份难被认同成为人才下沉农村的实际障碍。“我们公司离县城很近,在农企中条件算好的,可在家长眼里孩子‘下地’就成了农民,大学等于白上。去年,公司仅有的几名大学生被父母拽走了两名。”壶关县一家农企负责人说。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创业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想脱离农村。“以前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念完大学回去种地,让人笑话。”这是很多农村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是观念和思想问题。二是农科院校专业培养与就业方向脱节。除了苦、脏、累,对农民身份缺乏认同感之外,农科大学生到农企农村工作底气不足,不少农企也对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心存疑虑。一些农科专家认为,专业实践是提升农科大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目前,因为师资力量、教师精力有限,实践基地缺乏强有力支撑,学生实践机会少、实际操作能力有欠缺,加上学科建设不健全,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学生有没有能力、敢不敢到农村去也是一个问题。三是缺少好的创业规划,没有目标,没有创业意识。四是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还面临创业和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一些回农村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说,现在对大学生创业有扶持政策,对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些新型经营主体也有惠农政策,但落到头上的支持还是很少。

政策铺“路”架“桥”人才上山下乡

乡村要振兴,必须在吸引人才下乡上尽快破题。受访对象对记者说,如果农村也能够像城里那样出台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提高下乡人才的获得感,那么,走出去学成归来的大学毕业生自然会上山下乡。

一要出台乡村振兴引才专项政策。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政策,但大多以基层公务员、公益性岗位等为引导方向,对农业农企引才关注较少。除了农科人才,乡村振兴也需要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目前这些人才的引进政策分散在农牧、科技、人社等不同部门,因此应整合不同部门,针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农业人才出台乡村振兴引才专项政策,明确这类人才在农企、农村就业一定年限后可享受的优惠待遇,并对到农村创业的人才提供贷款支持等,切实提升人才获得感。

二要给下乡人才“身份”。鼓励人才投身农村首先要解决他们的“身份”问题,可在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等方面出台鼓励政策,在基层编制上向农科大学生等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倾斜,给下到农企、农村的大学生一个“身份”,培养一批既能适应现代农业,又能“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三要宣传成功案例,让更多农村大学生看到优秀典型,看到回乡创业的好出路,示范带动更多大学生回乡创业。建议“大学期间就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提早储备这方面的信息和能量”。大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适当“下海”锻炼。

四要转变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的方式,向全方位技术托管转变。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高投入,只能通过高技术的投入来化解。多位受访者认为,全方位技术托管将是重要的解决之道。今后,农技人才不能只盯着一个村、一片地,而是要负责一个区域从园林设计到田间管理方方面面,这样既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凸显农业规模化优势,也能缓解人才不足的难题。

本报记者李为民 本报通讯员秦风明宋沅鸿

优盈彩票

铁血沙城

剑侠世界月卡版